首页 > 芯片 > 设计原理 > gb 针型插接式端子的拉力是多少,电气接线中 端子和接线端子的区别

gb 针型插接式端子的拉力是多少,电气接线中 端子和接线端子的区别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5-15 21:41:49 编辑:亚灵电子网 手机版

1,电气接线中 端子和接线端子的区别

空心圆:指开关柜内部元器件的接线的端子。竖线圆:指开关开关柜需要与外部元器件连接的接线端子,比如开关柜内与外部按钮开关等连接线,需要通过开关柜的接线端子进行连接。
按gb50303规范要求10mm2 以下单根导线可直接连接,多股导线如rvv、rvs等需用五金端子压接后连接。 yjv -3*50的电缆用所对应截面的jgc接线端子(俗称铜鼻子)连接。

电气接线中 端子和接线端子的区别

2,监控立杆防雷接地标准规范

根据GB50198-2011,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3.5.5条规定,室外架设的设备及立杆应良好接地,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3.5.11条,防雷接地装置宜与电气设备接地和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相连时,两者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0m。3.5.12条系统的防雷接地和安全防护设计还应附和GB50343相关规定。根据你说的情况,立杆离大楼本身只有10米左右,故,建议将立杆的防雷接地,与建筑物本身接地做等电位连接。或直接使用大楼接地做防雷接地。

监控立杆防雷接地标准规范

3,谁知道在电气系统图中的如下图是什么意思多谢了

电气系统图中tdx-d55/4p表示电涌保护器,55a为载流量,4p表示4极(3火线,1零线)。  浪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又称防雷器,简称(spd)适用于交流50/60hz,额定电压220v至380v的供电系统(或通信系统)中,对间接雷电和直接雷电影响或其他瞬时过压的电涌进行保护,适用于家庭住宅、第三产业以及工业领域电涌保护的要求,具有相对相,相对地,相对中线,中线对地及其组合等保护模式。
可拆卸的端子详见【GB4728-3】导线和连接器件
电气系统图中没看见过这个符号呀,在啥位置上。

谁知道在电气系统图中的如下图是什么意思多谢了

4,电压2500v母线之间电气间隙多少

变频器PN间距离很小, 远没达到30CM, 是否参考的是别的标准呢. 回答: PN属于半导体,之间是高阻抗的 追问: 变频器P N 是指直流母线引出端子. 两根高压导线裸露着并列输出, 中间距离没有30CM. 回答: 在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时,应考虑额定电压、污染状况、绝缘材料、表面形状、位置方向、承受电压时间长短等多种使用条件和环境因素,在先进的设备与产品标准中均有此规定值。 电气间隙是指带电导体在空间的最短距离爬电距离是指带电导体沿 绝缘表面的最短距离. 10KV电气间隙是125mm,6KV的是90mm,660V的是20mm就是1kV的忘了,找不出来GB4943-2001GB8898-2001GB19212.1-2003GB15092.1-2003从这几个标准里找找。
你好!相间最小安全净距为200mm。如有疑问,请追问。

5,GB T18290 端子压接标准

标准编号:GB/T 18290.5-2000 标准名称:无焊连接 第5部分:无焊压入式连接 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导则 标准状态:现行 英文标题:Souderless connections—Part 5:Solderless press-in connections—General requirements,test method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实施日期:2001-7-1 颁布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内容简介:本标准适用于无焊压入式连接,其接端具有嵌入双面或多层抑制板镀覆孔的实心压入部分或柔性压入部分。这种连接用于通信设备和采用类似技术的电子设备中。 出处: http://www.csres.com/detail/58528.html 下载: http://www.csres.com/upload/qy/yn/GB-T%2018290.5-20001.pdf 标准编号:GB/T 18290.4-2000 标准名称:无焊连接 第4部分:不可接触无焊绝缘位移连接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导则 标准状态:现行 英文标题:Solderless connections—Part 4:Solderless non-accessible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ions—General requirements,test method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实施日期:2001-7-1 颁布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内容简介:本标准适用于按第三篇进行试验和测量时是不可接触的ID连接,而且这种连接是:——设计合适的ID接端;——具有实心圆导体(标称直径为0.25mm至3.6mm)的导线;——具有绞合导体(截面0.05mm2至10mm2)的导线。这种连接用于通信设备或采用类似技术的电子设备中。 出处: http://www.csres.com/detail/58527.html 下载: http://www.csres.com/upload/qy/yn/GB-T%2018290.4-20001.pdf 标准编号:GB/T 18290.3-2000 标准名称:无焊连接 第3部分:可接触无焊绝缘位移连接 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导则 标准状态:现行 英文标题:Solderless connections—Part 3:Solderless accessible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ions—General requirements,test method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实施日期:2001-7-1 颁布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内容简介:这种连接用于通信设备和采用类似技术的电子设备中。为了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获得稳定的电气连接,除了试验程序外,本标准还规定了从工业使用实际出发一些经验数据资料。 出处: http://www.csres.com/detail/58526.html 下载: http://www.csres.com/upload/qy/yn/GB-T%2018290.3-20001.pdf 标准编号:GB/T 18290.2-2000 标准名称:无焊连接 第2部分:无焊压接连接 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导则 标准状态:现行 英文标题:Solderless connections—Part 2:Solderless crimped connections—General requirements,test method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实施日期:2001-7-1 颁布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内容简介:本标准适用于无焊压接连接,其连接导线的绞合导体或实心导线以及适当设计的未绝缘压接筒或预绝缘压接筒的无焊压接连接。这种连接用于通信设备和采用类似技术的电子设备中。 出处: http://www.csres.com/detail/58503.html 下载: http://www.csres.com/upload/qy/yn/GB-T%2018290.2-20001.pdf 查询关键字 http://www.csres.com/s.jsp?keyword=GB+T18290
http://bbs.connworld.com/viewthread.php?tid=4376 这个希望是你需要的

6,建筑电气试题求高人求解

系数法:大功率的切削机Kd(书上说的是Kx)取值按0.9,其余按0.8-0.6(小功率的是39台,单台约1kW,根据系数表,建议取0.6)通风机取0.7。公式为:Pjs=Kx*Ps Qjs=Pjs*tanΦ Sjs=(Pjs平方+Qjs平方)开平方 Ijs=Sjs/1.732*Un备注:Un单位为V二项式法:因为大功率切削机设备各为3台,故Kd(书上说的是Kj)取值均按1.02 通风机5kW的3台,Kj取值为1.02公式为:1。单个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 Pjs=c*Pn+b*Ps Qjs=Pjs*tanΦ2。多个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 Pjs=(c*Pn)max+∑bPjs Qjs=(c*Pn)max*tanΦ+∑(b*Ps*tanΦ)3。4台以下设备的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 Pjs=Kj*Ps Qjs=Pjs*tanΦ4。计算负荷的视在功率及计算电流 Sjs=(Pjs平方+Qjs平方)开平方 Ijs=Sjs/1.732*Un式中:Pjs、Qjs、Sjs、Ijs和Ps不做冗述 Pn:用电设备组中n台最大功率用电设备的设备功率 (kW),n值见下表。 c、b:二项式系数,见下表 (c*Pn)max:各用电设备组的附加功率c*Pn中的最大值(kW),如果每组中的用电设备数量小于n时,则取小于n的两组或更多组中最大的用电设备组附加功率总和备注:Un单位取kV附表:负荷种类 用电设备组名称 计算公式二项系数 cosΦ tanΦ长期 通风机、泵 0.25*P5+0.65*Ps 0.8 0.75反复短期 锅炉、装配、机修的 0.2*P3+0.05*Ps 0.5 1.73 铸造车间的 0.3*P3+0.09*Ps 0.5 1.73 平炉车间的 0.3*P3+0.11*Ps 0.5 1.73 压延、脱模的 0.3*P3+0.18*Ps 0.5 1.73电热设备 定期装料电阻炉 0.5*P1+0.5*Ps 1 0 自动连续装料电阻炉 0.3*P2+0.7*Ps 1 0 小型干燥箱、加热器 0.7*Ps 1 0 熔炼炉 0.9*Ps 0.87 0.56 工频感应炉 0.8*Ps 0.35 2.67 高频感应炉 0.8*Ps 0.6 1.33电镀用 硅整流装置 0.35*P3+0.5*Ps 0.75 0.88备注:反复短时负荷均为***的起重机,但切削机原理归类同反复短时负荷,故应取该项。希望还算详尽,能给你起到帮助。另外我是纯手打,起到帮助时请给我加分。谢谢。 (我编辑的表格式好着,但是出来就变成页面显示的样子了,也改不过来,只能凑合着看。)
一、 施工准备(一) 作业条件1、 墙体结构已弹出施工水平线。2、 安装配电箱所需的木砖及铁件巳预埋。3、 随土建结构预留的暗装配电箱的安装位置正确,大小合适。4、 暗装配电箱箱体时,安装箱体墙面的抹灰应全部完成。暗装配电箱盘芯及贴脸时,土建装修的抹灰、喷浆及油漆应全部完成。5、 明装配电箱时,土建装修的抹灰、喷浆及油漆应全部完成。(三) 主要机具1、 铅笔、卷尺、水平尺、方尺、线坠等。2、 手锤、錾子、剥线钳、尖嘴钳、压接钳、电钻、液压开孔器、锡锅、锡勺、电工常用工具等。二、 质量要求(一) 高压开关柜质量要求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的规定。项序项 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主控项目1金属框架的接地或接零第6.1.1条2手车抽出式柜的推拉和动、静触头检查第6.1.3条3成套配电柜的交接试验第6.1.4条4柜间线路绝缘电阻测试第6.1.6条5二次回路耐压试验第6.1.7条续表项序项 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一般项目1柜间或与基础型钢的连接第6.2.2条2柜间安装相互间接缝、成列盘面偏差检查第6.2.3条3柜内部检查试验第6.2.4条4柜间配线第6.2.6条5柜与其面板间可动部位的配线第6.2.7条6基础型钢安装允许偏差不直度(mm/m)≤1水平度(mm/全长)≤5不平行度(mm/全长)≤57柜、盘等垂直度允许偏差≤1.5‰(二) 低压成套柜(屏、台)质量要求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的规定。项序项 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主控项目1金属框架的接地或接零第6.1.1条2电击保护和保护导体的截面积第6.1.2条3手车抽出式柜的推拉和动、静触头检查第6.1.3条4成套配电柜的交接试验第6.1.5条5柜(屏、盘、台等)间线路绝缘电阻值测试第6.1.6条6柜(屏、盘、台等)间二次回路耐压试验第6.1.7条7直流屏试验第6.1.8条一般项目1柜(屏、盘、台等)间或与基础型钢的连接第6.2.2条2柜(屏、盘、台等)间接缝、成列盘面偏差检查第6.2.3条3柜(屏、盘、台等)间内部检查试验第6.2.4条4低压电器组合第6.2.5条5柜(屏、盘、台等)间配线第6.2.6条6柜(屏、盘、台等)与其面板间可动部位的配线第6.2.7条7基础型钢安装允许偏差不直度(mm/m)≤1水平度(mm/全长)≤5不平行度(mm/全长)≤58垂直度允许偏差≤1.5‰(三) 照明配电箱(盘)质量要求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的规定。项序项 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主控项目1金属箱体的接地或接零第6.1.1条2电击保护和保护导体的截面积第6.1.2条3箱(盘)间线路绝缘电阻值测试第6.1.6条4箱(盘)内结线及开关动作等第6.1.9条一般项目1箱(盘)内检查试验第6.2.4条2低压电器组合第6.2.5条3箱(盘)间配线第6.2.6条4箱与其面板间可动部位的配线第6.2.7条5箱(盘)安装位置、开孔、回路编号等第6.2.8条6垂直度允许偏差≤1.5‰三、 工艺流程配电箱安装要求→弹线定位→明(暗)装配电箱→绝缘摇测四、 操作工艺(一)配电箱安装要求1、 配电箱应安装在安全、干燥、易操作的场所,如设计无特殊要求,配电箱底边距地高度应为1.5m.照明配电板底边距地高度不应小于1.8m。2、 导线剥削处不应损伤线芯或线芯过长,导线压头应牢固可靠,如多股导线与端子排连接时,应加装压线端子(鼻子),然后一起涮锡,再压按在端子排上。如与压线孔连接时,应把多股导线涮锡后穿孔用顶丝压接,注意不得减少导线股数。3、 导线引出面板时,面板线孔应光滑无毛刺,金属面板应装设绝缘保护套。一般情况一孔只穿一线,但下列情况除外:(1)指示灯配线;(2)控制两个分闸的总闸配线线号相同;(3)一孔进多线的配线。4、 配电箱内装设的螺旋熔断器,其电源线应接在中间触点的端子上,负荷线应接在螺丝的端子上。5、 配电箱内盘面闸具位置应与支路相对应,其下面应装设卡片框,标明回路名称。6、 配电箱内的交流、直流或不同电压等级电源,应具有明显的标志。7、 配电箱盘面上安装的各种刀闸及自动开关等,当处于断路状态时,刀片可动部分均不应带电(特殊情况除外)。8、 配电箱上的小母线应带有黄(ll相)、绿(.l2相)、红(l3相)、淡蓝(n零线)等颜色,黄绿相间双色线为保护地线。9、 配电箱上电具、仪表应牢固平正整洁、间距均匀,铜端子无松动,启闭灵活,零部件齐全,其排列间距应符合下表的要求:间距最小尺寸(mm)仪表侧面之间或侧面与盘面60以上仪表顶面或出线孔与盘边50以上闸具侧面之间或侧面与盘边30以上上下出线之间隔有卡片框:40以上;为隔卡片框:20以上(以下10~14项为配电箱内n线及pe线的有关规定)10、 在照明配电工程中,当采用tn一c系统时,n线干线不应设接线端子板(排)。当采用tn~c~s系统时,一般应在建筑物进线π接配电箱内分别设置n母线和pe母线,并自此分开。电源进线的pen线应先接到pe母线上,再以连接板或其他方式与n母线相连,n线应与地绝缘,pe线应采用专门的导线,并应尽量靠近相线敷设。11、 配电箱内应分别设置零线(n)和保护地线(pe线)汇流排,各支路零线和保护地线应在汇流排上连接,不得绞接,并应有编号。12、 配电箱内的接地应牢固良好。保护接地线的截面应按下表的规定选择,并应与设备的主接地端子有效连接。单位:(mm2)装置的相、导线的截面积s相应的保护导线的最小面积sps≤16sp=s16<s≤35sp=1635<s≤400sp=s/213、 配电箱的箱体及二层金属覆板均应与保护接地电路连接,在订货时应提出设置专用的、不可拆卸的接地螺丝母,其保护接地线截面按上表的规定选择,并应与其专用接地螺丝有效连接。注意:pe线不允许利用箱体、盒体串接。14、 .配电箱如装有超过50ⅴ电器设备可开启的门、活动面板、活动台面,必须用裸铜软线与接地良好的金属构架可靠连接。(二)弹线定位根据设计要求找出配电箱的位置,并按照箱体外形尺寸进行弹线定位。(三)明装配电箱1、 明装配电箱分为明管明箱和暗管明箱两种,其配电箱的安装方式两种大致相同;但对于暗管明箱,现施工中一般采用下图5-21的做法,此做法的弊病是箱后的暗装接线盒不利于检查和维修,一旦遇到换线、查线等情况时,还得拆下明装配电箱。图5-22的做法可避免这个问题,方便了检查和维修。它只需在订货时按图示对箱体提出要求即可。2、 安装配电箱。(1) 拆开配电箱:安装配电箱应先将配电箱拆开分为箱体、箱内盘芯、箱门三部分。拆开配电箱时留好拆卸下来的螺丝、螺母、垫圈等。(2) 安装箱体:铁架固定配电箱箱体:将角钢调直,量好尺寸,画好锯口线,锯断煨弯,钻孔位,焊接。煨弯时用方尺找正,再用电(气)焊将对口缝焊牢,并将埋入端做成燕尾形,然后除锈,刷防锈漆。再按照标高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将铁架燕尾端埋入牢固,埋入时要注意铁架的平直程度和孔间距离,应用线坠和水平尺测量准确后再稳住铁架,待水泥砂浆凝固后再把配电箱箱体固定在铁架上。金属膨胀螺栓固定配电箱:采用金属膨胀螺栓可在混凝土墙或砖墙上固定配电箱,金屑膨胀螺栓的大小应根据箱体重量选择。其方法是根据弹线定位的要求,找出墙体及箱体固定点的准确位置,一个箱体固定点一般为四个,均匀地对称于四角,用电钻或冲击钻在墙体及箱体固定点位置钻孔,其孔径应刚好将金属膨胀螺栓的胀管部分埋入墙内,且孔洞应平直不得歪斜。最后将箱体的孔洞与墙体的孔洞对正,注意应加镀锌弹垫、平垫,将箱体稍加固定,待最后一次用水平尺将箱体调整平直后,再把螺栓逐个拧牢固。(3) 安装箱内盘芯:将箱体内杂物清理干净,如箱后有分线盒也一并清理干净,然后将导线理顺.分清支路和相序,并在导线末端用白胶布或其他材料临时标注清楚,再把盘芯与箱体安装牢固,最后将导线端头按标好的支路和相序引至箱体或盘芯上,逐个剥削导线端头,再逐个压接在器具上,同时将保护地线按要求压接牢固。(4) 安装箱盖:把箱盖安装在箱体上。用仪表校对箱内电具有无差错,调整无误后试送电,最后把此配电箱的系统图贴在箱盖内侧,并标明各个闸具用途及回路名称,以方便以后操作。3、 在木结构或轻钢龙骨护板墙上进行固定明装配电箱时,应采用加固措施,在木制护板墙处应做防火处理,可涂防火漆进行防护。(四)暗装配电箱1、 暗装配电箱中拆开配电箱及安装箱内盘芯、安装箱盖(贴脸)等各个步骤可参照明装配电箱。2、 安装箱体:根据预留洞尺寸先将箱体找好标高及水平尺寸进行弹线定位,根据箱体的标高及水平尺寸核对人箱的焊管或pvc管的长短是否合适,间距是否均匀,排列是否整齐等,如管路不合适,应及时按配管的要求进行调整,然后根据各个管的位置用液压开孔器进行开孔,开孔完毕后,将箱体按标定的位置固定牢固,最后用水泥砂浆填实周边并抹平齐。如箱底与外墙平齐时,应在外墙固定金属网后再做墙面抹灰,不得在箱底板上抹灰(见图5-23)。(五)绝缘摇测配电箱(盘)全部电器安装完毕后,用500v兆欧表对线路进行绝缘摇测。摇测项目包括相线与相线之间,相线与零线之词,相线与地线之间,零线与地线之间。两人进行摇测,同时做好记录。五、 成品保护1、 配电箱箱体安装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土建刮腻子、喷浆、刷油漆时污染箱体内壁。箱体内各个线管管口应堵塞严密,以防杂物进入线管内。2、 安装箱盘盘芯、面板或贴脸时,应注意保持墙面整洁。安装后应锁好箱门,以防箱内电具、仪表损坏。 一、 施工准备(一) 作业条件1、 墙体结构已弹出施工水平线。2、 安装配电箱所需的木砖及铁件巳预埋。3、 随土建结构预留的暗装配电箱的安装位置正确,大小合适。4、 暗装配电箱箱体时,安装箱体墙面的抹灰应全部完成。暗装配电箱盘芯及贴脸时,土建装修的抹灰、喷浆及油漆应全部完成。5、 明装配电箱时,土建装修的抹灰、喷浆及油漆应全部完成。(二) 材料要求1、 建筑电气工程中安装的高压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应有出厂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和试验记录。低压成套配电柜、动力、照明配电箱(盘、柜)除上述质量证明文件外,还应有“ccc”认证标志及认证证书复印件。2、 动力、照明配电箱、低压柜,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出厂合格证应各备一张。低压进线冗接箱或分支柜,多层进户分界开关柜,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合格证应各备一张。3、 产品进场后先进行外观检查:箱体应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周边平整无损伤,油漆无脱落。然后进行开简检验:箱内各种器具应安装牢固,导线排列整齐,压接牢固,二层底板厚度不小于1.5mm,且不得用阻燃型塑料板做二层底板。各种断路器进行外观检验,调整及操作试验。4、 配电箱不应采用可燃材料制作;在干燥无尘的场所,采用的木制配电箱应经阻燃处理。5、 镀锌制品(支架、横担、接地极、避雷用型钢等)和外线金具应有出厂合格证和镀锌质量证明书。(三) 主要机具1、 铅笔、卷尺、水平尺、方尺、线坠等。2、 手锤、錾子、剥线钳、尖嘴钳、压接钳、电钻、液压开孔器、锡锅、锡勺、电工常用工具等。二、 质量要求(一) 高压开关柜质量要求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的规定。项序项 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主控项目1金属框架的接地或接零第6.1.1条2手车抽出式柜的推拉和动、静触头检查第6.1.3条3成套配电柜的交接试验第6.1.4条4柜间线路绝缘电阻测试第6.1.6条5二次回路耐压试验第6.1.7条续表项序项 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一般项目1柜间或与基础型钢的连接第6.2.2条2柜间安装相互间接缝、成列盘面偏差检查第6.2.3条3柜内部检查试验第6.2.4条4柜间配线第6.2.6条5柜与其面板间可动部位的配线第6.2.7条6基础型钢安装允许偏差不直度(mm/m)≤1水平度(mm/全长)≤5不平行度(mm/全长)≤57柜、盘等垂直度允许偏差≤1.5‰(二) 低压成套柜(屏、台)质量要求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的规定。项序项 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主控项目1金属框架的接地或接零第6.1.1条2电击保护和保护导体的截面积第6.1.2条3手车抽出式柜的推拉和动、静触头检查第6.1.3条4成套配电柜的交接试验第6.1.5条5柜(屏、盘、台等)间线路绝缘电阻值测试第6.1.6条6柜(屏、盘、台等)间二次回路耐压试验第6.1.7条7直流屏试验第6.1.8条一般项目1柜(屏、盘、台等)间或与基础型钢的连接第6.2.2条2柜(屏、盘、台等)间接缝、成列盘面偏差检查第6.2.3条3柜(屏、盘、台等)间内部检查试验第6.2.4条4低压电器组合第6.2.5条5柜(屏、盘、台等)间配线第6.2.6条6柜(屏、盘、台等)与其面板间可动部位的配线第6.2.7条7基础型钢安装允许偏差不直度(mm/m)≤1水平度(mm/全长)≤5不平行度(mm/全长)≤58垂直度允许偏差≤1.5‰(三) 照明配电箱(盘)质量要求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的规定。项序项 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主控项目1金属箱体的接地或接零第6.1.1条2电击保护和保护导体的截面积第6.1.2条3箱(盘)间线路绝缘电阻值测试第6.1.6条4箱(盘)内结线及开关动作等第6.1.9条一般项目1箱(盘)内检查试验第6.2.4条2低压电器组合第6.2.5条3箱(盘)间配线第6.2.6条4箱与其面板间可动部位的配线第6.2.7条5箱(盘)安装位置、开孔、回路编号等第6.2.8条6垂直度允许偏差≤1.5‰三、 工艺流程配电箱安装要求→弹线定位→明(暗)装配电箱→绝缘摇测四、 操作工艺(一)配电箱安装要求1、 配电箱应安装在安全、干燥、易操作的场所,如设计无特殊要求,配电箱底边距地高度应为1.5m.照明配电板底边距地高度不应小于1.8m。2、 导线剥削处不应损伤线芯或线芯过长,导线压头应牢固可靠,如多股导线与端子排连接时,应加装压线端子(鼻子),然后一起涮锡,再压按在端子排上。如与压线孔连接时,应把多股导线涮锡后穿孔用顶丝压接,注意不得减少导线股数。3、 导线引出面板时,面板线孔应光滑无毛刺,金属面板应装设绝缘保护套。一般情况一孔只穿一线,但下列情况除外:(1)指示灯配线;(2)控制两个分闸的总闸配线线号相同;(3)一孔进多线的配线。4、 配电箱内装设的螺旋熔断器,其电源线应接在中间触点的端子上,负荷线应接在螺丝的端子上。5、 配电箱内盘面闸具位置应与支路相对应,其下面应装设卡片框,标明回路名称。6、 配电箱内的交流、直流或不同电压等级电源,应具有明显的标志。7、 配电箱盘面上安装的各种刀闸及自动开关等,当处于断路状态时,刀片可动部分均不应带电(特殊情况除外)。8、 配电箱上的小母线应带有黄(ll相)、绿(.l2相)、红(l3相)、淡蓝(n零线)等颜色,黄绿相间双色线为保护地线。9、 配电箱上电具、仪表应牢固平正整洁、间距均匀,铜端子无松动,启闭灵活,零部件齐全,其排列间距应符合下表的要求:间距最小尺寸(mm)仪表侧面之间或侧面与盘面60以上仪表顶面或出线孔与盘边50以上闸具侧面之间或侧面与盘边30以上上下出线之间隔有卡片框:40以上;为隔卡片框:20以上(以下10~14项为配电箱内n线及pe线的有关规定)10、 在照明配电工程中,当采用tn一c系统时,n线干线不应设接线端子板(排)。当采用tn~c~s系统时,一般应在建筑物进线π接配电箱内分别设置n母线和pe母线,并自此分开。电源进线的pen线应先接到pe母线上,再以连接板或其他方式与n母线相连,n线应与地绝缘,pe线应采用专门的导线,并应尽量靠近相线敷设。11、 配电箱内应分别设置零线(n)和保护地线(pe线)汇流排,各支路零线和保护地线应在汇流排上连接,不得绞接,并应有编号。12、 配电箱内的接地应牢固良好。保护接地线的截面应按下表的规定选择,并应与设备的主接地端子有效连接。单位:(mm2)装置的相、导线的截面积s相应的保护导线的最小面积sps≤16sp=s16<s≤35sp=1635<s≤400sp=s/213、 配电箱的箱体及二层金属覆板均应与保护接地电路连接,在订货时应提出设置专用的、不可拆卸的接地螺丝母,其保护接地线截面按上表的规定选择,并应与其专用接地螺丝有效连接。注意:pe线不允许利用箱体、盒体串接。14、 .配电箱如装有超过50ⅴ电器设备可开启的门、活动面板、活动台面,必须用裸铜软线与接地良好的金属构架可靠连接。(二)弹线定位根据设计要求找出配电箱的位置,并按照箱体外形尺寸进行弹线定位。(三)明装配电箱1、 明装配电箱分为明管明箱和暗管明箱两种,其配电箱的安装方式两种大致相同;但对于暗管明箱,现施工中一般采用下图5-21的做法,此做法的弊病是箱后的暗装接线盒不利于检查和维修,一旦遇到换线、查线等情况时,还得拆下明装配电箱。图5-22的做法可避免这个问题,方便了检查和维修。它只需在订货时按图示对箱体提出要求即可。2、 安装配电箱。(1) 拆开配电箱:安装配电箱应先将配电箱拆开分为箱体、箱内盘芯、箱门三部分。拆开配电箱时留好拆卸下来的螺丝、螺母、垫圈等。(2) 安装箱体:铁架固定配电箱箱体:将角钢调直,量好尺寸,画好锯口线,锯断煨弯,钻孔位,焊接。煨弯时用方尺找正,再用电(气)焊将对口缝焊牢,并将埋入端做成燕尾形,然后除锈,刷防锈漆。再按照标高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将铁架燕尾端埋入牢固,埋入时要注意铁架的平直程度和孔间距离,应用线坠和水平尺测量准确后再稳住铁架,待水泥砂浆凝固后再把配电箱箱体固定在铁架上。金属膨胀螺栓固定配电箱:采用金属膨胀螺栓可在混凝土墙或砖墙上固定配电箱,金屑膨胀螺栓的大小应根据箱体重量选择。其方法是根据弹线定位的要求,找出墙体及箱体固定点的准确位置,一个箱体固定点一般为四个,均匀地对称于四角,用电钻或冲击钻在墙体及箱体固定点位置钻孔,其孔径应刚好将金属膨胀螺栓的胀管部分埋入墙内,且孔洞应平直不得歪斜。最后将箱体的孔洞与墙体的孔洞对正,注意应加镀锌弹垫、平垫,将箱体稍加固定,待最后一次用水平尺将箱体调整平直后,再把螺栓逐个拧牢固。(3) 安装箱内盘芯:将箱体内杂物清理干净,如箱后有分线盒也一并清理干净,然后将导线理顺.分清支路和相序,并在导线末端用白胶布或其他材料临时标注清楚,再把盘芯与箱体安装牢固,最后将导线端头按标好的支路和相序引至箱体或盘芯上,逐个剥削导线端头,再逐个压接在器具上,同时将保护地线按要求压接牢固。(4) 安装箱盖:把箱盖安装在箱体上。用仪表校对箱内电具有无差错,调整无误后试送电,最后把此配电箱的系统图贴在箱盖内侧,并标明各个闸具用途及回路名称,以方便以后操作。3、 在木结构或轻钢龙骨护板墙上进行固定明装配电箱时,应采用加固措施,在木制护板墙处应做防火处理,可涂防火漆进行防护。(四)暗装配电箱1、 暗装配电箱中拆开配电箱及安装箱内盘芯、安装箱盖(贴脸)等各个步骤可参照明装配电箱。2、 安装箱体:根据预留洞尺寸先将箱体找好标高及水平尺寸进行弹线定位,根据箱体的标高及水平尺寸核对人箱的焊管或pvc管的长短是否合适,间距是否均匀,排列是否整齐等,如管路不合适,应及时按配管的要求进行调整,然后根据各个管的位置用液压开孔器进行开孔,开孔完毕后,将箱体按标定的位置固定牢固,最后用水泥砂浆填实周边并抹平齐。如箱底与外墙平齐时,应在外墙固定金属网后再做墙面抹灰,不得在箱底板上抹灰(见图5-23)。(五)绝缘摇测配电箱(盘)全部电器安装完毕后,用500v兆欧表对线路进行绝缘摇测。摇测项目包括相线与相线之间,相线与零线之词,相线与地线之间,零线与地线之间。两人进行摇测,同时做好记录。五、 成品保护1、 配电箱箱体安装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土建刮腻子、喷浆、刷油漆时污染箱体内壁。箱体内各个线管管口应堵塞严密,以防杂物进入线管内。2、 安装箱盘盘芯、面板或贴脸时,应注意保持墙面整洁。安装后应锁好箱门,以防箱内电具、仪表损坏。
分别求解,金属切削机k取0.8,cosΦ取0.48,tanΦ取0.48Pm=Kd*PeQm=Pm*tanΦSm=Pm/cosΦIm=Sm/(√3*Un)

7,电气安装规萢

电气安装规萢:设备订货(简称原理图或展开图)和安装接线图(简称接线图或二次接线图)分别表示电气设备主回路(一次回路)及控制回路(包括控制、操作信号、测量、保护等装置)的电气原理和接线情况。看图时,应先弄清原理图,再看按电气元件实际排列情况的接线图。 电气安装方面主要关注:主要设备容量、盘箱柜台编号、尺寸、电气元件安装位置及组合方式、端子出线根数及去向。 它也是电气施工图审图,管线表、控制屏安装等图纸自审的核心依据。 电气施工图识图及施工步骤 一、设备订货图构成:1、图纸目录; 2、说明书(以文字形式介绍系统组成、主要设备位置及安装要求,目的:建立系统构成框架);3、设备表(*重要 提供设备型号、规格、数量);4、传动性能表; 5、配电系统图(*重要 多采用单线图表示各设备连接的关系和电气负荷的分配状况,而不表示线路的走向和设备的安装位置)电气识图\系统接线图 ;6、单体设备控制图; 7、盘箱柜台设备布置及端子出线图(*重要 提供管路核对) 电气识图\母联端子出线图;电气施工图识图及施工步骤 电气施工图构成:1、图纸目录;2、说明书;3、材料表;4、管线表; 5、电气配管,桥架安装、电缆沟走向、高低配布置示意图;6、照明安装施工图;7、防雷接地示意图; 电气施工图识图及施工步骤: 电气施工图是电气设备安装的基础。 一般有电气平面布置图、防雷接地和照明平面图 它表示电气设备在建筑平面上的布置情况。 看图时要结合系统订货图和管线表,弄清楚图上的管线从何而来,采用哪种敷设方式,使用多大截面积的导线,电气设备的安装地点和安装形式,设备的电气连接方式,线路的走向、埋件、预留孔洞、电源进线、馈出线、防雷接地的安装等。 要注意施工图说明提出的施工要求。 主要示意建筑物结构,结构不同,安装方式不同。识图时,要特别关注立柱编号,有时图纸不止一张,根据立柱编号,要将图纸组合起来看。
什么意思,不完整
是说的施工规范吗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   2 配管  2.1一般规定  2.1.1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的电线保护管,管口及其各连接处均应密封。  2.1.2当线路暗配时,电线保护管宜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  2.1.3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保护管,排列应整齐,管口宜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  2.1.4电线保护管不宜穿过设备或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2.1.5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陷和裂缝,且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  2.1.6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2.1.6.1当线路明配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4倍。  2.1.6.2当线路暗配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2.1.7当电线保护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中间应增设接线盒或拉线盒,且接线盒或拉线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  2.1.7.1管长度每超过30m,无弯曲。  2.1.7.2管长度每超过20m,有一个弯曲。  2.1.7.3管长度每超过15m,有二个弯曲。  2.1.7.4管长度每超过8m,有三个弯曲。  2.1.8垂直敷设的电线保护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增设固定导线用的拉线盒:  2.1.8.1管内导线截面为50mm2及以下,长度每超过30m。  2.1.8.2管内导线截面为70~95mm2,长度每超过20m。  2.1.8.3管内导线截面为120~240mm2,长度每超过18m。  2.1.9水平或垂直敷设的明配电线保护管,其水平或垂直安装的允许偏差为1.5%,全长偏差不应大于管内径的1炖2。  2.1.10在TN—S、TN—C—S系统中,当金属电线保护管、金属盒(箱)、塑料电线保护管、塑料盒(箱)混合使用时,金属电线保护管和金属盒(箱)必须与保护地线(PE线)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2.2钢管敷设  2.2.1潮湿场所和直埋于地下的电线保护管,应采用厚壁钢管或防液型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干燥场所的电线保护管宜采用薄壁钢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  2.2.2钢管的内壁、外壁均应作防腐处理。当埋设于混凝土内时,钢管外壁可不作防腐处理;直埋于土层内的钢管外壁应涂两度沥青;采用镀锌钢管时,锌层剥落处应涂防腐漆。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规定进行防腐处理。  2.2..3钢管不应有折扁和裂缝,管内应无铁屑及毛刺,切断口应平整,管口应光滑。  2.2.4钢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2.2.4.1采用螺纹连接时,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炖2;连接后,其螺纹宜外露2.~3扣。螺纹表面应光滑、无缺损。  2.2.4.2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的1.5~3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的中心。套管采用焊接连接时,焊缝应牢固严密;采用紧定螺钉连接时,螺钉应拧紧;在振动的场所,紧定螺钉应有防松动措施。  2.2.4.3镀锌钢管和薄壁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或套管紧定螺钉连接,不应采用熔焊连接。  2.2.4.4钢管连接处的管内表面应平整、光滑。  2.2.5钢管与盒(箱)或设备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2.2.5.1暗配的黑色钢管与盒(箱)连接可采用焊接连接,管口宜高出盒(箱)内壁3~5mm,且焊后应补涂防腐漆;明配钢管或暗配的镀锌钢管与盒(箱)连接应采用锁紧螺母或护圈帽固定,用锁紧螺母固定的管端螺纹宜外露锁紧螺母2~3扣。  2.2.5.2当钢管与设备直接连接时,应将钢管敷设到设备的接线盒内。  2.2.5.3当钢管与设备间接连接时,对室内干燥场所,钢管端部宜增设电线保护软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后引入设备的接线盒内,且钢管管口应包扎紧密;对室外或室内潮湿场所,钢管端部应增设防水弯头,导线应加套保护软管,经弯成滴水弧状后再引入设备的接线盒。  2.2.5.4与设备连接的钢管管口与地面的距离宜大于200mm。  2.2.6钢管的接地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2.2.6.1当黑色钢管采用螺纹连接时,连接处的两端应焊接跨接接地线或采用专用接地线卡跨接。  2.2.6.2镀锌钢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的跨接接地线宜采用专用接地线卡跨接,不应采用熔焊连接。  2.2.7安装电器的部位应设置接线盒。  2.2.8明配钢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应均匀,钢管管卡间的最大距离应符合表2.2.8的规定;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电气器具或盒(箱)边缘的距离宜为150~500mm。钢管管卡间的最大距离                                             表2.28敷 设 方 式 钢 管 种 类 钢 管 直 径 (mm) 15~20 25~32 40~50 65以上 管 卡 间 最 大 距 离 (m) 吊架、支架或沿墙敷设 厚壁钢管 1.5 2.0 2.5 3.5 薄壁钢管 1.0 1.5 2.0 -   2.3金属软管敷设  2.3.1钢管与电气设备、器具间的电线保护管宜采用金属软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金属软管的长度不宜大于2m。  2.3.2金属软管应敷设在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干燥场所,且不应直埋于地下或混凝土中。当在潮湿等特殊场所使用金属软管时,应采用带有非金属护套且附配套连接器件的防液型金属软管,其护套应经过阻燃处理。  2.3.3金属软管不应退绞、松散,中间不应有接头;与设备、器具连接时,应采用专用接头,连接处应密封可靠;防液型金属软管的连接处应密封良好。  2.3.4金属软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2.3.4.1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软管外径的6倍。  2.3.4.2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1m,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的距离宜为300mm。  2.3.4.3与嵌入式灯具或类似器具连接的金属软管,其末端的固定管卡,宜安装在自灯具、器具边缘起沿软管长度的1m处。  2.35金属软管应可靠接地,且不得作为电气设备的接地导体。 03页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   2.4 塑料管敷设  2.4.1保护电线用的塑料管及其配件必须由阻燃处理的材料制成,塑料管外壁应有间距不大于1m的连续阻燃标记和制造厂标。  2.4.2塑料管不应敷设在高温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  2.4.3塑料管管口应平整、光滑;管与管、管与盒(箱)等器件应采用插入法连接;连接处结合面应涂专用胶合剂,接口应牢固密封,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2.4.3.1管与管之间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的1.5~3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的中心。  2.4.3.2管与器件连接时,插入深度宜为管外径的1.1~1.8倍。  2.4.4硬塑料管沿建筑物、构筑物表面敷设时,应按设计规定装设温度补偿装置。  2.4.5明配硬塑料管在穿过楼板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应采用钢管保护,其保护高度距楼板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2.4.6直埋于地下或楼板内的硬塑料管,在露出地面易受机械损伤的一段,应采取保护措施。 2.4.7塑料管直埋于现浇混凝土内,在浇捣混凝土时,应采取防止塑料管发生机械损伤的措施。  2.4.8塑料管及其配件的敷设、安装和煨弯制作,均应在原材料规定的允许环境温度下进行,其温度不宜低于—15℃。  2.4.9塑料管在砖砌墙体上剔槽敷设时,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2.4.10明配硬塑料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应均匀,管卡间最大距离应符合表2.4.10的规定。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电气器具或盒(箱)边缘的距离为150~500mm。硬塑料管管卡间最大距离(m)                                         表2.4.10敷 设 方 式 管 内 径 (mm) 20及以下 25~40 50及以上 吊架、支架或沿墙敷设 1.0 1.5 2.0   2.4.11敷设半硬塑料管或波纹管宜减少弯曲,当直线段长度超过15m或直角弯超过三个时,应增设接线盒。  3 配线  3.1一般规定  3.1.1配线所采用的导线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同敷设方式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3.1.2配线的布置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室外绝缘导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要求;室内、室外绝缘导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要求;室内、室外绝缘导线与地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的要求。  3.1.3导线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3.1.3.1当设计无特殊规定时,导线的芯线应采用焊接、压板压接或套管连接。  3.1.3.2导线与设备、器具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截面为10mm2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线和单股铝芯线可直接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2)截面为2.5mm2,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的线芯应先拧紧搪锡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3)多股铝芯线和截面大于2.5mm2的多股铜芯线的终端,除设备自带插接式端子外,应焊接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3.1.3.3熔焊连接的焊缝,不应有凹陷、夹渣、断股、裂缝及根部未焊合的缺陷;焊缝的外形尺寸应符合焊接工艺评定文件的规定,焊接后应清除残余焊药和焊渣。  3.1.3.4锡焊连接的焊缝应饱满,表面光滑;焊剂应无腐蚀性,焊接后应清除残余焊剂。  3.3.3.5压板或其他专用夹具,应与导线线芯规格相匹配;紧固件应拧紧到位,防松装置应齐全。  3.1.3.6套管连接器和压模等应与导线线芯规格相匹配;压接时,压接深度、压口数量和压接长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有关规定。   3.1.3.7剖开导线绝缘层时,不应损伤芯线;芯线连接后,绝缘带应包缠均匀紧密,其绝缘强度不应低于导线原绝缘层的绝缘强度;在接线端子的根部与导线绝缘层间的空隙处,应采用绝缘带包缠严密。  3.1.3.8在配线的分支线连接处,干线不应受到支线的横向拉力。  3.1.4瓷夹,瓷柱、瓷瓶、塑料护套线和槽板配线在穿过墙壁或隔墙时,应采用经过阻燃处理的保护管保护;当穿过楼板时应采用钢管保护,其保护高度与楼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8m,但在装设开关的位置,可与开关高度相同。  3.1.5入户线在进墙的一段应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500V的绝缘导线;穿墙保护管的外侧,应有防水弯头,且导线应弯成滴水弧状后方可引入室内。  3.1.6在顶棚内由接线盒引向器具的绝缘导线,应采用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或金属软管等保护,导线不应有裸露部分。  3.1.7塑料绝缘导线和塑料槽板敷设处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5℃。  3.18明配线的水平和垂直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8的规定。  3.1.9当配线采用多相导线时,其相线的颜色应易于区分,相线与零线的颜色应不同,同一建筑物、构筑物内的导线,其颜色选择应统一;保护地线(PE线)应采用黄绿颜色相间的绝缘导线;零线宜采用淡兰色绝缘导线。明配线的水平和垂直允许偏差                                         表3.1.8配 线 种 类 允 许 偏 差 (mm) 水平 垂直 瓷夹配线 5 5 瓷柱或瓷瓶配线 10 5 塑料护套线配线 5 5 槽板配线 5 5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   3.1.10配线工程施工后,应进行各回路的绝缘检查,绝缘电阻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的有关规定,并应作好记录。  3.1.11配线工程施工后,保护地线(PE线)连接应可靠。对带有漏电保护装置的线路应作模拟动作试验,并应作好记录。  3.2 管内穿线  3.2.1对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其额定电压不应低于500v。  3.2.2管内穿线宜在建筑物抹灰、粉刷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穿线前,应将电线保护管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  3.2.3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和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在同一根管内,但下列几种情况或设计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3.2.3.1电压为50v及以下的回路。  3.2.3.2同一台设备的电机回路和无抗干扰要求的控制回路。  3.2.3.3照明花灯的所有回路。  3.2.3.4同类照明的几个回路,可穿入同一根管内,但管内导线总数不应多于8根。  3.2.4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应穿于同一钢管内。  3.2.5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和扭结,接头应设在接线盒(箱)内。  3.2.6管内导线包括绝缘层在内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管子内空截面积的40%。  3.2.7导线穿入钢管时,管口处应装设护线套保护导线;在不进入接线盒(箱)的垂直管口,穿入导线后应将管口密封。  3.28当导线敷设于垂直管内时,应符合本规范第2.1.8条的规定。  3.3瓷夹、瓷柱、瓷瓶配线  3.3.1在雨、雪能落到导线上的室外场所,不宜采用瓷柱、瓷夹配线;室外配线的瓷瓶不宜倒装。  3.3.2当室外配线跨越人行道时,导线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  3.5m;室外配线跨越通车街道时,导线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6m。  3.3.3导线敷设应平直,无明显松弛;导线在转弯处,不应有急弯。3.3.4电气线路相互交叉时,应将靠近建筑物、构筑物的导线穿入绝缘保护管内。保护管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并应加以固定;保护管两端与其它导线外侧边缘的距离均不应小于50mm。  3.3.5绝缘导线的绑扎线应有保护层;绑扎线的规格应与导线规格相匹配;绑扎时不得损伤绝缘导线的绝缘层。  3.3.6瓷夹、瓷柱或瓷瓶安装后应完好无损、表面清洁、固定可靠。  3.3.7导线在转弯、分支和进入设备、器具处,应装设瓷夹、瓷柱或瓷瓶等支持件固定,其与导线转弯的中心点、分支点、设备和器具边缘的距离宜为:瓷夹配线40~60mm;瓷柱配线60~100mm。  3.3.8当工业厂房内采用裸导线时,配线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3.3.8.1裸导线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5m;当装有网状遮栏时,不应小于2.5m。  3.3.8.2在屋架上敷设时,导线至起重机铺面板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2m;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起重机与导线之间装设遮栏保护。  3.3.8.3在搬运和装配物件时能触及导线的场所不得敷设裸导线。  3.3.8.4裸导线不得与起重机的滑触线同支架敷设。  3.3.8.5裸导线与网状遮栏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与板状遮栏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  3.3.8.6裸导线之间及其与建筑物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3.3.8的规定。裸导线之间及其与建筑物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                                  表3.3.8固 定 点 间 距 (1(m)) 最 小 距 离 (mm) 1≤2 50 2<1≤4 100 4<1<6 150 1≥6 200   3.3.9导线沿室内墙面或顶棚敷设时,固定点之间的最大距离应符合表3.3.9的规定。固定点之间的最大距离(mm)                                         表3.3.9配 线 方 式 线 芯 截 面 (mm2) 1~4 6~10 16~25 35~70 95~120 瓷夹配线 600 800 - - - 瓷柱配线 1500 2000 3000 - - 瓷瓶配线 2000 2500 3000 6000 6000   3.4槽板配线  3.4.1槽板配线宜敷设在干燥场所;槽板内、外应平整光滑、无扭曲变形。木槽板应涂绝缘漆和防火涂料;塑料槽板应经阻燃处理,并有阻燃标记。  3.4.2槽板应紧贴建筑物、构筑物的表面敷设,且平直整齐;多条槽板并列敷设时,应无明显缝隙。  3.4.3槽板底板固定点间距离应小于500mm;槽板盖板固定点间距离应小于300mm;底板距终端50mm和盖板距终端30mm处均应固定。三线槽的槽板每个固定点均应采用双钉固定。  3.4.4槽板敷设时,底板接口与盖板接口应错开,其错开距离不应小于20mm。  3.4.5槽板的盖板在直线段上和90°转角处,应成45°斜口相接;分支处应成丁字三角叉接;盖板应无翘角,接口应严密整齐。  3.4.6敷设于木槽板内的导线,其额定电压不应低于500v。一条槽板内应敷设同一回路的导线;在宽槽内应敷设同一相导线。  3.4.7导线在槽板内不应设有接头,接头应置于接线盒或器具内;盖板不应挤伤导线的绝缘层。  3.4.8槽板与各种器具的底座连接时,导线应留有余量,底座应压住槽板端部。视监控系统:一体化摄像机的安装问题,连接摄像机护罩和防爆接线盒之间的防爆挠性管的长度是1.5m,安装时要保持二者之间的合适距离。从防爆接线盒出来到控制室的电缆要用金属管 05页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   3.5 线槽配线  3.5.1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应光滑、无毛刺。  3.5.2金属线槽应经防腐处理。  3.5.3塑料线槽必须经阻燃处理,外壁应有间距不大于1m的连续阻燃标记和制造厂标。  3.5.4线槽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3.5.4.1线槽应敷设在干燥和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  3.5.4.2线槽的连接应连续无间断;每节线槽的固定点不应少于两个;在转角、分支处和端部均应有固定点,并应紧贴墙面固定。  3.5.4.3线槽接口应平直、严密,槽盖应齐全、平整、无翘角。  3.5.4.4固定或连接线槽的螺钉或其他紧固件,紧固后其端部应与线槽内表面光滑相接。  3.5.4.5线槽的出线口应位置正确、光滑、无毛刺。  3.5.4.6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水平或垂直允许偏差为其长度的2‰,且全长允许偏差为20mm;并列安装时,槽盖应便于开启。  3.3.5线槽内导线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3.5.5.1导线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积的60%。  3.5.5.2在可拆卸盖板的线槽内,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接头处所有导线截面积之和,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积的75%;在不易拆卸盖板的线槽内,导线的接头应置于线槽的接线盒内。  3.5.6金属线槽应可靠接地或接零,但不应作为设备的接地导体。  3.6 钢索配线  3.6.1在潮湿、有腐蚀性介质及易积贮纤维灰尘的场所,应采用带塑料护套的钢索。  3.6.2配线时宜采用镀锌钢索,不应采用含油芯的钢索。  3.6.3钢索的单根钢丝直径应小于0.5mm,并不应有扭曲和断股。  3.6.4钢索的终端拉环应牢固可靠,并应承受钢索在全部负载下的拉力。  3.6.5钢索与终端拉环应采用心形环连接;固定用的线卡不应少于2个;钢索端头应采用镀锌铁丝扎紧。  3.6.6当钢索长度为50m及以下时,可在其一端装花篮螺栓;当钢索长度大于50m时,两端均应装设花篮螺栓。  3.6.7钢索中间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12m;中间固定点吊架与钢索连接处的吊钩深度不应小于20mm,并应设置防止钢索跳出的锁定装置。  3.6.8在钢索上敷设导线及安装灯具后,钢索的弛度不宜大于100mm。  3.6.9钢索应可靠接地。  3.6.10钢索配线的零件间和线间距离应符合表3.6.10的规定。钢索配线的零件间和线间距离(mm)                                  表3.6.10配 线 类 型 支持件之间最大间距 支持件与灯头盒之间最大距离 线间最小距离 钢管 1500 200 - 硬塑料管 1000 200 - 塑料护套线 200 150 - 瓷柱配线 1500 100 35   3.7塑料护套线敷设  3.7.1塑料护套线不应直接敷设在抹灰层、吊顶、护墙板、灰幔角落内。室外受阳光直射的场所,不应明配塑料护套线。  3.7.2塑料护套线与接地导体或不发热管道等的紧贴交叉处,应加套绝缘保护管;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场所的塑料护套线,应增设钢管保护。  3.7.3塑料护套线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3倍;弯曲处护套和线芯绝缘层应完整无损伤。  3.7.4塑料护套线进入接线盒(箱)或与设备、器具连接时,护套层应引入接线盒(箱)内或设备、器具内。  3.7.5沿建筑物、构筑物表面明配的塑料护套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3.7.5.1应平直,并不应松弛、扭绞和曲折。  3.7.5.2应采用线卡固定,固定点间距应均匀,其距离宜为150~200mm。  3.7.5.3在终端、转弯和进入盒(箱)、设备或器具处,均应装设线卡固定导线,线卡距终端、转弯中点、盒(箱)、设备或器具边缘的距离宜为50~100mm。  3.7.5.4接头应设在盒(箱)或器具内,在多尘和潮湿场所应采用密闭式盒(箱);盒(箱)的配件应齐全,并固定可靠。  3.7.6塑料护套线或加套塑料护层的绝缘导线在空心楼板板孔内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3.7.6.1导线穿入前,应将板孔内积水、杂物清除干净。  3.7.6.2导线穿入时,不应损伤导线的护套层,并便于更换导线。  3.7.6.3导线接头应设在盒(箱)内。  4 工程交接验收  4.0.1工程交接验收时,应对下列项目进行检查:  4.0.1.1各种规定的距离。  4.0.1.2各种支持件的固定。  4.0.1.3配管的弯曲半径,盒(箱)设置的位置。  4.0.1.4明配线路的允许偏差值。  4.0.1.5导线的连接和绝缘电阻。  4.0.1.6非带电金属部分的接地或接零。  4.0.1.7黑色金属附件防腐情况。  4.0.1.8施工中造成的孔、洞、沟、槽的修补情况。  4.0.2工程在交接验收时,应提交下列技术资料和文件: 4.0.2.1竣工图。  4.0.2.2设计变更的证明文件。  4.0.2.3安装技术记录(包括隐蔽工程记录)。  4.0.2.4各种试验记录。  4.0.2.5主要器材、设备的合格证。 06页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   附录A电气线路与管道间最小距离A01配线工程施工中,电气线路与管道间最小距离应符合表A01的规定:电气线路与管道间小距离(mm)
文章TAG:gb插接端子拉力

最近更新

  • 电路没光耦会怎样,光耦没有电压电路没光耦会怎样,光耦没有电压

    双光耦合器充电器电路板直播间的维护与测试。驱动电路是变频调速技术的核心,包括由分立引脚元件组成的驱动电路、光耦驱动电路、厚膜驱动电路和专用集成块驱动电路,介绍了通用变频器的组.....

    设计原理 日期:2024-04-10

  • 华为裁员多少人,为什么华为员工都是股东还会被裁员华为裁员多少人,为什么华为员工都是股东还会被裁员

    为什么华为员工都是股东还会被裁员2,华为裁员25万人是真的吗3,为什么华为今年要的员工减少了4,2022年华为裁了多少员工5,华为2012年是不是社会招聘的人数很少啊6,华为裁员待遇7,华为裁员有哪.....

    设计原理 日期:2024-04-10

  • 海信kfr3218g多少钱,海信空调2匹柜机报价是多少海信kfr3218g多少钱,海信空调2匹柜机报价是多少

    海信电视LED32L288多少钱2,海信空调报价2016空调省电窍门3,群达KT003A万能空调遥控器代码海信KFR3218GA的代码4,海信空调2匹柜机报价是多少5,海信空调多少钱海信空调的优点6,海信承获套审笔.....

    设计原理 日期:2024-04-10

  • 压敏芯片协会,金属基压敏芯片压敏芯片协会,金属基压敏芯片

    也就是说,变阻器的电压为,意味着:表尺寸,变阻器芯片的直径为,表电压值,=压敏胶),而大部分芯片的生产依赖于亚洲芯片代工企业。压敏电阻的尺寸是φ,我是做芯片半导体的,我怎么看现在芯片行业的市.....

    设计原理 日期:2024-04-10

  • 航模电池保存电压,关于航模电池航模电池保存电压,关于航模电池

    飞机模型电池由六节电池串联而成。一般飞机模型用的电芯都是,因为锂电池应用广泛,电池电压只有,和锂电池组合,每个电池的最高充电电压为,锂电池的输出电压相对较高,一个锂电池的稳定工作电压.....

    设计原理 日期:2024-04-10

  • 拆芯片教程,如何拆解芯片?拆芯片教程,如何拆解芯片?

    芯片拆解的全过程。木片脱胶、上木片植锡、下木片植锡,拆芯片的全过程来了,让我们来看看,手机维修怎么拆芯片?看,这是台阶。第一步:在要移除的芯片周围涂上少量焊料油,第二步:用镊子夹住待去.....

    设计原理 日期:2024-04-10

  • 64bar是多少公斤压力,公称压力64mpa相当多少公斤64bar是多少公斤压力,公称压力64mpa相当多少公斤

    公称压力64mpa相当多少公斤64Kgcm平方2,1bar等于多少kg1巴(bar)=1工程大气压=1公斤力1bar=1.02kg/cm2其它压力换算关系如下:1psi=0.07kg/cm21mpa=10kg/cm23,1帕等于多少公斤压力帕斯卡是.....

    设计原理 日期:2024-04-10

  • sony研发控制芯片,索尼开发的芯片sony研发控制芯片,索尼开发的芯片

    相机功能:芯片/传感器:SonyIMX。像素高速相机,搭载SonyPregius第二代及以上芯片/传感器,最短曝光时间可设置为,伺服芯片,S-MasterHX数字放大器芯片,索尼在感光原件方面的R.....

    设计原理 日期: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