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路 > 集成电路 > 总线中SBRI设置多少,关于BIOS设置PCI IDE BusMaster PCI IDE总线控制

总线中SBRI设置多少,关于BIOS设置PCI IDE BusMaster PCI IDE总线控制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3-23 08:48:47 编辑:亚灵电子网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关于BIOS设置PCI IDE BusMaster PCI IDE总线控制

PCI IDE BusMaster (PCI IDE总线控制)不分开的,选择为Enabled可以设定PCI总线的IDE控制器有总线控制能力------设置为Disabled是关闭的意思,选择开启吧

关于BIOS设置PCI IDE BusMaster PCI IDE总线控制

2,主板总线设置

换电老
1和2是自动识别CPU的FSB,2和3是将CPU的FSB设定在533MHz。123都断开的话应该是不能正常开启电脑的!焊接时需要使用20W的焊枪,而且不能太久,用的锡的纯度要求比较高!所以不建议自行修改主板上的跳线!

主板总线设置

3,显卡总线设置

在bios里可以设置你把每一项都点进去看看~有写4X的地方改成16X就可以了~问题在主板~ 不是显卡~
只要有pci接口就能用,不过你还是买迪兰恒进的hd6750吧 记得有款2g显存的 不到600,京东上应该也有卖的,电源需要400w以上

显卡总线设置

4,设置CPU总线频率的步骤

"内存DDR333"并不是说可以这内存运行在333的频率上面."DDR"即Double Data Rate 双数据率,就是说内存只要运行在166的频率上面就达到 166*2 约等于333的效率.如果强行增加内存频率,就是所谓的超频了.需要主板支持.不过,166频率怎么超也不可能达到333的频率.设置后果只有一个:开不了机

5,小弟初学汇编请高手指教 设CPU的地址总线宽度为位也即32位

CPU 的地址总线是对内存进行寻址的,而且只能对内存寻址. 另外对于 32 位的 cpu 并不是所有的操作系统都支持 4G 的寻址的.当然如果你是用汇编自己写操作系统的话就另当别论了.我以前写过一个启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其实也不是很难.
8kb=8*1024b=8192b,就是说寻址能力8kb的cpu能够找到8192个内存单元。 8192等于2的13次方,因此这个cpu的总线宽度为13。同理,下一个题反着算就行了。
以前学过一点点汇编,DOS下的。自己编程时,程序中的地址并非一定要对应到硬件上的特定地址,而是由操作系统从硬件上分配一部分空间,并对这部分空间编号,你需要关心的就不是哪个编号具体对应硬件上的哪个地址,而只需要关心这个编号,这个编号就是你编程中的地址。打个比方,你要把你的小孩送到某所学校学习,你只需要关心他该读几年级,而不必关心他应该进哪间教室,具体他该进哪间教室,那是学校安排的,而且哪个班与哪间教室并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学校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

6,关于BIOS里的设置

IRQ3 选项 (AVAILABLE)IRQ3是中断号,这个选项是这个中断号可用。中断号是和相应的设备匹配的。RESERVED 应该是还原默认设置吧。AVAILABLE PIC IDE BUSMASTER 粗略的意思是应该是可用PIC IDE 总线吧。这具体我也真不知道。OFF BOARD PCI/ISA IDE CARD 这应该是主板上的PCI ISA插槽的设置。SLOT1 是插槽1。CARD是卡的意思。意思是 是否手动选择 插到PCI/ISA上的板卡还是让主板自己识别。如果你的PCI/ISA插槽上没有这类板卡。就选AUTO吧。如果你的网卡是独立的并且是PCI总线的就选AUTO或SLOT1。DMA 是动态内存读取也就是直接内存读取。相关资料你也可以去网上查找。这个功能能CPU和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速度。AVAILABLE 是可用。说明你的内存有这个功能 而DMA CHANNEL 0 是DMA通道0 大概是就这一个通道。O(∩_∩)O哈哈~。应该是这意思不。最好找一本书看一下。 不过IRQ 这个选项最好调成AUTO 你不可能知道每个设备所使用的中断号。所以让主板选择是最安全的。
进入bios设置程序通常有三种方法: (1):开机启动时按热键: 在开机的时候按下特定的热键可以进入bios设置程序,不同类型的机器进入bios设置程序的按键不同,有的在屏幕=上有提示,有的不给出提示,几种常见的bios设置程序的进入方式如下: a:award bios:按住del 或ctrl+alt+esc b: 按del或esc c:按f2或ctrl+alt+s (2): 用系统提供的软件:现在很多主板都提供了在dos下进入bios设置程序而进行设置的程序。 (3):用一些可读写的应用软件:部分应用程序,如qaplus提供了对cmos的读 ,写,修改共该功能,通过他们可以对一些基本系统配置进行修改。 bios设置的一般原则: 现在的主板及bios设置程序更新换代很快的,即使在详细的 设置说明有无法囊括所有的bios设置项.由于bios是 设置程序是基于英文的,且专业性很强,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照着中文说明书来操作,不要凭感觉。

7,内存总线Dram和cup的前端总线频率FSB的比例几比几才最好

前端总线是处理器与主板北桥芯片或内存控制集线器之间的数据通道,其频率高低直接影响CPU访问内存的速度;BIOS可看作是一个记忆电脑相关设定的软件,可以通过它调整相关设定。BIOS存储于板卡上一块芯片中,这块芯片的名字叫COMS RAM。但就像ATA与IDE一样,大多人都将它们混为一谈。 因为主板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稳定、功能与扩展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主板的选购看似简单,其实要注意的东西很多。选购时当留意产品的芯片组、做工用料、功能接口甚至使用简便性,这就要求对主板具备透彻的认识,才能选择到满意的产品。 总线是将信息以一个或多个源部件传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部件的一组传输线。通俗的说,就是多个部件间的公共连线,用于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信息。人们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来描述总线频率。总线的种类很多,前端总线的英文名字是Front Side Bus,通常用FSB表示,是将CPU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计算机的前端总线频率是由CPU和北桥芯片共同决定的。 CPU就是通过前端总线(FSB)连接到北桥芯片,进而通过北桥芯片和内存、显卡交换数据。前端总线是CPU和外界交换数据的最主要通道,因此前端总线的数据传输能力对计算机整体性能作用很大,如果没足够快的前端总线,再强的CPU也不能明显提高计算机整体速度。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目前PC机上所能达到的前端总线频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800MHz几种,前端总线频率越大,代表着CPU与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能力越大,更能充分发挥出CPU的功能。现在的CPU技术发展很快,运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够大的前端总线可以保障有足够的数据供给给CPU,较低的前端总线将无法供给足够的数据给CPU,这样就限制了CPU性能得发挥,成为系统瓶颈。 CPU和北桥芯片间总线的速度,更实质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数据传输的速度。而外频的概念是建立在数字脉冲信号震荡速度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万万次,它更多的影响了PIC及其他总线的频率。之所以前端总线与外频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现之前和刚出现Pentium 4时),前端总线频率与外频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称前端总线为外频,最终造成这样的误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前端总线频率需要高于外频,因此采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术,或者其他类似的技术实现这个目前。这些技术的原理类似于AGP的2X或者4X,它们使得前端总线的频率成为外频的2倍、4倍甚至更高,从此之后前端总线和外频的区别才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 外频是CPU乃至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准频率,单位是MHz(兆赫兹)。在早期的电脑中,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等于外频,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对于目前的计算机系统来说,两者完全可以不相同,但是外频的意义仍然存在,计算机系统中大多数的频率都是在外频的基础上,乘以一定的倍数来实现,这个倍数可以是大于1的,也可以是小于1的。 说到处理器外频,就要提到与之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倍频与主频,主频就是CPU的时钟频率;倍频即主频与外频之比的倍数。主频、外频、倍频,其关系式:主频=外频×倍频。 在486之前,CPU的主频还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CPU的主频一般都等于外频。而在486出现以后,由于CPU工作频率不断提高,而PC机的一些其他设备(如插卡、硬盘等)却受到工艺的限制,不能承受更高的频率,因此限制了CPU频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出现了倍频技术,该技术能够使CPU内部工作频率变为外部频率的倍数,从而通过提升倍频而达到提升主频的目的。倍频技术就是使外部设备可以工作在一个较低外频上,而CPU主频是外频的倍数。 在Pentium时代,CPU的外频一般是60/66MHz,从Pentium Ⅱ 350开始,CPU外频提高到100MHz,目前CPU外频已经达到了200MHz。由于正常情况下外频和内存总线频率相同,所以当CPU外频提高后,与内存之间的交换速度也相应得到了提高,对提高电脑整体运行速度影响较大。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很容易被混为一谈。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CPU和北桥芯片间总线的速度,更实质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数据传输的速度。而外频的概念是建立在数字脉冲信号震荡速度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万万次,它更多的影响了PIC及其他总线的频率。之所以前端总线与外频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现之前和刚出现Pentium 4时),前端总线频率与外频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称前端总线为外频,最终造成这样的误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前端总线频率需要高于外频,因此采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术,或者其他类似的技术实现这个目前。这些技术的原理类似于AGP的2X或者4X,它们使得前端总线的频率成为外频的2倍、4倍甚至更高,从此之后前端总线和外频的区别才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
都很好
4:3
文章TAG:总线中SBRI设置多少总线设置多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