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路 > 集成电路 > 上拉电阻的怎么计算拉高多少钱,电路中的上拉电阻是怎么计算的菜鸟求传授

上拉电阻的怎么计算拉高多少钱,电路中的上拉电阻是怎么计算的菜鸟求传授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9-21 05:48:09 编辑:亚灵电子网 手机版

1,电路中的上拉电阻是怎么计算的菜鸟求传授

你好,可以用万用表检测电阻,就是通过一个电阻接到“电源”,使得该点的“电势(电位)”为高电位(如+5V、+12V)。相对“下拉电阻”而言的。下拉电阻就是把该点“接地(接电路公共端)”,使其为低电位。(0V、-5V、-12V)

电路中的上拉电阻是怎么计算的菜鸟求传授

2,电路中的上拉电阻是怎么计算的菜鸟求传授

你好,可以用万用表检测电阻,就是通过一个电阻接到“电源”,使得该点的“电势(电位)”为高电位(如+5V、+12V)。相对“下拉电阻”而言的。下拉电阻就是把该点“接地(接电路公共端)”,使其为低电位。(0V、-5V、-12V)

电路中的上拉电阻是怎么计算的菜鸟求传授

3,上拉电阻下拉电阻是怎么把电压拉到高

看我以前的回答: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76772010.html负载不变的前提下,多一条路径供电自然会提高输出电压。
没有上拉或者下拉电阻的时候 该点默认是悬空的 不是接vcc或者gnd的啊 。。。接上该电阻就把该点电位向vcc或gnd的电位上拉或下拉 。。。

上拉电阻下拉电阻是怎么把电压拉到高

4,8050三极管基极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怎么计算

  输出端的接电源或接地的电阻叫上拉、下拉电阻,而基极电阻不叫这个名称,应该叫基极偏置电路分压电阻。  根据基极所需的偏置电压以及电源电压大小,用电阻分压公式计算Ub=Vcc*R2/(R1+R2),电阻值的大小应该在kΩ~十kΩ数量级,保证电阻上的电流比基极电流大一个数量级。  例如基极偏压需要2V,电源电压6V,取下偏置电阻10kΩ,可以算出上偏置电阻为20kΩ。

5,上拉电阻是如何拉高电位的

上拉电阻的一端是与电源相连的,另一端也其它芯片或者端口相连,那么,在另一端的状态不确定的情况下,电阻两端的电位都是电源的电位,使得其它芯片的连接端口状态也为电源电位,叫高电位或者高电平,这样就叫拉高电位。只有当其它芯片的端口变为低电平的时候,电阻两端的电位才是不一样的,会有电流流过。下拉电阻则相反 。
低电平时是那样的,也就是说r越大,vio越低,但是高电平时,里面的三极管关掉了,只有很小的漏电流,就不是那个公式了。

6,上拉电阻是如何计算的

计算原则:(下面的计算是集电极开路为例的) 一、最大值的计算原则:要保证上拉电阻明显小于负载的阻抗,以使高电平时输出有效。 例如:负载阻抗是10K,供电电压是5V,如果要求高电平不小于4.5V,那么,上拉电阻最大值 R大:(5-4.5)=10:5 R大=1K 也就是最大值1k,(如果超过了1k,输出的高电平就小于4.5V了) 二、最小值的计算原则:保证不超过管子的额定电流(如果不是场效应管而是三极管也可依照饱和电流来计算) 例:管子的额定电流150mA,放大倍数100,基极限流电阻10k,工作在5v的系统中。那么,算法如下: Ib=U/R=(5-0.7)/10=0.47(mA) Ic=100*0.47=47mA 小于额定的150,所以可以按饱和法来算最小值。 上拉电阻最小值 R小=5v/47mA=106欧姆 (如果小于这个电阻,管子就会过饱和而没有意义了。如果大于这个值,管子的导体电阻就会变大一些,所以太高也不利于低电平的输出) 注意:算出最大最小值后,一般是随便选个中间值就可以了,例如本例子可以选510欧姆的上拉电阻。但是,如果负载电流较大,低电平要求严格,那么就要选100欧姆的上拉电阻。但是如果考虑省电因素,而低电平要求不严格,那么就可用1K的上拉电阻了。

7,上拉电阻是如何把电位拉到高电平的谢谢

低电平时是那样的,也就是说R越大,Vio越低,但是高电平时,里面的三极管关掉了,只有很小的漏电流,就不是那个公式了。
看下图
请问你输入的电压多大呢 1
我认为你的理解是正确的,估计是你所看的资料中的描述错了,(但你的补充是你认识上的错误,电源VCC是电路中电压最高的地方,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把任何一个电阻通过VCC接到另外一个端点,而这个端点的电压只会升高不会降低?)

8,如何计算上拉电阻的阻值如求74LS03的上拉阻值

上拉电阻的计算是有要求的,我语言组织能力差,说不上来,大概思就是要考虑到你信号的速度及电平要求,速度越快上拉越低,但电阻越低整体功耗也大,如果整体电路要求不严格,我做上拉一般也是用10K
74ls03输出低电平时:最大电压0.5v,最大吸收8ma电流,上拉电阻最小值=(5-0.5)/8=0.56k,这个数值是要记住的。 74ls03输出高电平时:最大漏电流0.1ma,设计上拉电阻压降小于0.5v,电阻就是5k。要
加4.7K-10K都行
满足下级电平要求、本级输出管又不过载,一般几K就行。

9,求解上拉电阻的取值计算谢谢

应该是由同相输入端的电压值决定,首先依据你的要求决定同相输入端的电压值,然后依次令两个+5V的电压为0,计算同相输入端那一点的电压值,得到电压值与Rx的关系
没有兼顾的方案。LM358可以输出很低的电压,前提是输出不能有上拉。LM358的输出结构是:一个PNP跟随输出,可以吸入大电流,但是此时电压大约0.7V左右。一个50UA的对地恒流源,对地压降可以很小,但是只允许输入50UA的电流。
谢谢各位指点,轨到轨的运放应该可以,但是还要引入一个新元件,同时还要考虑成本。现在就是因为担心加了上拉后,输出低电平时,电压也会上去,才想弄清楚这个上拉电阻怎么计算选取最合适,如果通过实际测试的话,没有理论计算支撑,通过有限的电路测试,担心运放差异等因素,输出得不到保证。也考虑在输出通过三极管整形,但是电路布局空间有限,而上拉这块一开始就预留有,所以请高人指点一下,接上拉电阻针对高(4.5V以上)低(0.7V以下)电平输出都理想的情况下,这个电阻怎么计算取值的,谢谢!
还是用393比较器比较合适。这个上拉电阻,大约计算一下,然后实际测试一下就可以了。加了上拉,高电平上去了,但是低电平也会上去的,所以不是很好。或者输出加一个NPN三极管整形,比较好一些。
直接用轨对轨的运放不可以吗?
用mcp6002或SGM358,可以吧

10,上拉电阻是怎么把电压拉高

一般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固定在高电平,或者是加大单片机的驱动能力。一般的接法就是通过一个电阻接到电源上,这样当单片机的引脚没有输出信号的时候,电阻就相当于导线,这时引脚为高电平,当单片机的引脚有低电平输入的时候,电压通过电阻不会改变引脚的电压,但是却能够分得一部分电流,进而提高驱动能力。说两个例子吧:按键的电路应该知道吧,如果没有按键按下的时候是高电平,有按键的时候是低电平按键的功能就是把单片机的引脚接地,现在问题出来了,但你按键松开的时候,如果没有上拉电阻,那么单片机的引脚就会一直停留在低电平,让单片机误认为一直有按键按下。再说一个驱动能力的,一般驱动数码管或者指示灯的时候就需要上拉电阻,这是因为如果单片机的驱动能力如果不够的话指示灯是不会亮的,通过上拉电阻,电流经过电源电阻指示灯这条回路,就不会出现指示灯不亮的情况。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2者共同的作用是:避免电压的“悬浮”,造成电路的不稳定
OC门的输出级三极管截止时,输出电压就接近上拉电阻所连接的高电平电压,因为上拉电阻的阻值比截止状态下三极管C-E间的等效电阻要小得多,而各串连电阻的分压是和电阻阻值成正比的。
一般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固定在高电平,或者是加大单片机的驱动能力。一般的接法就是通过一个电阻接到电源上,这样当单片机的引脚没有输出信号的时候,电阻就相当于导线,这时引脚为高电平,当单片机的引脚有低电平输入的时候,电压通过电阻不会改变引脚的电压,但是却能够分得一部分电流,进而提高驱动能力。说两个例子吧:按键的电路应该知道吧,如果没有按键按下的时候是高电平,有按键的时候是低电平按键的功能就是把单片机的引脚接地,现在问题出来了,但你按键松开的时候,如果没有上拉电阻,那么单片机的引脚就会一直停留在低电平,让单片机误认为一直有按键按下。再说一个驱动能力的,一般驱动数码管或者指示灯的时候就需要上拉电阻,这是因为如果单片机的驱动能力如果不够的话指示灯是不会亮的,通过上拉电阻,电流经过电源电阻指示灯这条回路,就不会出现指示灯不亮的情况。不知道你明白没有
文章TAG:上拉电阻的怎么计算拉高多少钱上拉电阻怎么计算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