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路 > 电路设计 > 无功补偿省多少点,无功补偿能省百分之几的电

无功补偿省多少点,无功补偿能省百分之几的电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5-01 07:20:16 编辑:亚灵电子网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无功补偿能省百分之几的电

看你自身的功率因数是多大,就地补偿还能省点电,是就地补偿一kvar能节省0.09kw的电。

无功补偿能省百分之几的电

2,安装无功功率自动补偿器后电压380v功率 数 比较之前可以节约多少电

比如说以前你一个月用掉1000度电,按0.65的因数算,你有350度电浪费掉了,安上补偿器后,功率因数如果能达到0.9以上,那到一个月浪费了不到100度电,这样有补偿比无补偿一个月最少省了250度电,如果补偿电容先的好的话,功率因数基本能达到0.98,那样你更省电!!!
百分之30

安装无功功率自动补偿器后电压380v功率 数 比较之前可以节约多少电

3,电力系统中的无功补偿

大工业是按90%,普非工业是85%,农业是按80%。 许多用电设备均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如配电变压器、电动机等,它们都是依靠建立交变磁场才能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为建立交变磁场和感应磁通而需要的电功率称为无功功率,因此,所谓的"无功"并不是"无用"的电功率,只不过它的功率并不转化为机械能、热能而已;因此在供用电系统中除了需要有功电源外,还需要无功电源,两者缺一不可

电力系统中的无功补偿

4,一个月的用电量在13000度上下电机在90KW左右听说下无功补

能省多少电,能省电无功补偿可以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电机使用的电流,就要看你使用的功率因数是多少,无功补偿后可以达到多少。最好找个专业的电工或经销无功补偿柜的师傅帮你看看
90kw的电机只是说这个电机的额定功率为90kw,实际的耗电量要根据电机的电流和电压来计算。公式为p=u*i*1.732*电机功率因数。计算得出的功率数就是实际每个小时的耗电量。空转和负荷用电量肯定是不一样的。
如果你的功率因数能达到0.9就不需要补偿,低于0.9可能会产生无功损耗,电力部门在计算电费是会给你计算率调费,安装无功装置电压会有所提高,电流也能下降,提高用电效率。
无功补偿可以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线路电流,电流降低了,线损耗也随着降低,省电就是这部分。若线路不长(较短)或线截面足够大,那省电就甚微或可忽略的。

5,关于无功补偿

交流电路中(我们用的电绝大多数是交流电),负载向电网吸取的电力有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之分。有功功率就是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功率,如热能、机械能、光能等等。一般说来无功功率则用来产生用电设备所需要的磁场的,特别是电动机等电感性设备。无功功率是不消耗电能的,所以称之为无功。但它要在电路中产生电流。这种电流称之为电感电流。电感电流同样会增加电气线路和变压设备的负担,降低电气线路和变压设备的利用率,增加电气线路的发热量。但没有它,用电设备(特别是电动机等电感性设备)又不能正常工作。怎么办?那就找一种在同一电源下,所产生的电流与电感电流方向相反的电器接在线路上,用来抵消电感电流。这样,既不影响电动机产生磁场,又能消除或减少线路上的电感电流,这种电器就是电容器。这种电容器就叫补偿电容器,也叫电力电容器。它在线路上的电流正好与电感电流相反。只要在线路上接的电容数量与负载的电感分量向匹配,他产生的电容电流就能非常有效地消除或减少线路上的电感电流,也就是消除或减少负载向电网吸取无功功率。这样就能减少电气线路和变压设备的负担,提高电气线路和变压设备的利用率,降低电气线路的发热量。那么,在电气线路上安装补偿电容器就称为无功补偿,也叫对线路进行无功优化。基本就这样
功率因数补偿后,既可减少输电线路的有功功率损耗,可以减少变压器的可变损耗,同时,又能改善电网电能质量,提高变电所的母线电压,在输送相同的有功条件下,变电设备容量降低,这样,变电设备投资可以减少,一般情况下,当负载的有功功率不变时,变电设备容量较小的比容量大的损耗来得少。由此可见,功率因数补偿对经济输变电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务必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无功补偿是补偿感性电流的,合理利用的话是节省电能的作用,假设感性负载较大,不补偿的话感性电流会占用电网的资源,加上其他电阻性负载,有可能会导致你的配电线路或变压器的容量不够,发热或者烧坏都有可能

6,340KW的总用电量怎样用无功补偿装置节省用电能节省多少

§2-4 安装并联电容器降低线损线损是电网经济运行的一项重要指标,能源部已颁发线损管理条例。线损与通过线路总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设送电线路输送的有功功率P为定值,功率因数为cos?1时,流过线路的总电流为I1,线路电压为U,等值电阻为R,则此时线损为: = (2-9)装设并联电容器装置后,功率因数提高为cos?2,则线损为: = (2-10)线损降低值为: (2-11)设KP= (2-12) 。 KP称为线损降低功率系数或节能功率系数,则(2-11)式为:线损降低的比例为: (2-13)由(2-13)式可绘出不同的cos?1时,线损降低比例 与cos?2的关系曲线(见§4-1)。由(2-13)式可得,补偿后功率因数cos?2越高,线损降低功率系数越大,节能效果愈好,在不同的cos?1和 cos?2时,KP值可由图2-6查出。KP= 图2-6 线损降低功率系数KP值例:某厂用电负荷P=1000KW,cos?1=0.8,线损PL1=80KW,装并联电容器装置Qc=400Kvar后,求cos?2和KP 。解:装设并联电容器装置前,该厂的视在功率为无功功率为: = 装设并联电容器装置后,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为: = 线损降低的比例:= 每小时节能效果 度。
嘿嘿在我们公司从事无功补偿设备研发、生产、销售的30年里,常常有新手向我们提类似的问题。这样:对你提出的耗电的意思,不是很明白。是想知道无功补偿装置的耗电吗?无功补偿装置,也就是俗称的【电容补偿柜】,理论上它的耗电是可以忽略的,如果一定要计算这台设备自身的耗电,那就要查柜子中所有元件的资料,找到这些元件自身功耗数据,再累加就可以了。按经验10路电容器的柜子,如果用【接触器】或者【可控硅模块】做投切开关,那柜子的总耗电大约在100w~200w左右,如果用复合开关,总耗电只有40w左右。我估计,你对无功补偿的物理本质不是很清除,可能会想到需要用电能做功来“修正”功率因数,所以提出耗电的问题。无功补偿,最原理性的做法,是用电容器的超前方向的移相,来修正电动机之类的电感性负载产生的移后方向的移相。电容器是纯无功元件,自己耗电微乎其微。所以,没有耗电问题。多说几句:因为补偿柜的技术很成熟,元件也很成熟,所以大量的小厂甚至路边小电气店也敢做补偿柜,这个是很要命的事情,因为行业的技术成熟,不代表生产者工艺和技术成熟,不代表生产者不用伪劣元件和材料,特别是大量低价山寨的补偿控制器充斥市场,价格看上去很诱人,但是一次罚款就够你受的了。无功补偿,是国家提倡的节能技术,但是专业性较强,需要专业人员来做。更多关于无功补偿、功率因数等等问题和资料,可以四芯我,也可到这里来查找和讨论,这里有一帮读过大学的电工老头,干不了多少事情了,但是都以帮助年轻人为乐:zhidao.baidu.com/uteam/view?teamid=36954

7,请问关于无功补偿问题

电网中的电力负荷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大部分属于感性负载,感性负载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它们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建立交变磁场,在一个周期内吸收的功率和释放的功率相等,这种功率叫无功功率。电网在感性负载运行过程中需向这些设备提供相应的无功功率。在电网中安装无功补偿设备以后,可以提供感性电抗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减少了电网电源向感性负荷提供、由线路输送的无功功率,由于减少了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因此可以降低线路和变压器因输送无功功率造成的电能损耗,这就是无功补偿。无功补偿可以提高功率因数,是一项投资少,收效快的降损节能措施。电网中常用的无功补偿方式包括:①在变电所母线集中安装并联电容器组;②在高低压配电线路中分散安装并联电容器组;③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和用户车间配电屏安装并联补偿电容器;④在单台电动机处安装并联电容器等。 设置无功补偿设备,不仅可使功率消耗减小,功率因数提高,还可以充分挖掘设备输送功率的潜力。 一.无功补偿的原理 电网输出的有功功率,是通过用电设备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热能,化学能或声能等,是用户所需要的部分。而无功功率则不通过用电设备转变能量,对我们来说不能发挥作用。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是:把具有容性功率负荷的装置与感性功率负荷并联接在同一电路,能量在两种负荷之间相互交换。这样,感性负荷所需要的无功功率可由容性负荷输出的无功功率来补偿。当前,国内外广泛采用并联电容器作为无功补偿装置。这种方法安装方便、建设周期短、造价低、运行维护简便、自身损耗小。二.无功补偿的原则 提高用电单位的自然功率因数,无功补偿分为集中补偿,分散补偿和随机随器补偿,应该遵循: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级补偿,就地平衡;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以分散补偿主;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以低压补偿为主;调压与降损相结合,以降损为主的原则。 三.无功补偿的意义 补偿无功功率,可以增加电网中有功功率的比例常数。减少发、供电设备的设计容量,减少投资,提高功率因数后,线损率也下降了。减少设计容量,减少投资,增加电网中有功功率的输送比例,以及降低线损都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1、无功补偿改善电能质量 电网中无功补偿设备的合理配置,与电网的供电电压质量关系十分密切。合理安装补偿设备可以改善电压质量。 由于越靠近线路末端,线路的电抗越大,因此越靠近线路末端装设无功补偿装置效果越好。 2、无功补偿降低电能损耗 安装无功补偿主要是为了降损节能,如输送的有功P为定值,加装无功补偿设备后功率因数 由cosφ提高到cosφ1,因为P=UIcosφ,负荷电流I与cosφ成反比,又由于P=I2R,线路的有功损失与电流I的平方成正比。当cosφ升高,负荷电流I降低,即电流I降低,线路有功损耗就成倍降低。 3、无功补偿挖掘发供电设备潜力 (1) 在设备容量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提高了功率因数可以少送无功功率,因此可以多送有功功率。可多送的有功功率ΔP计算如下: ΔP=P1-P=S(cosφ1-cosφ) (2) 如需要的有功不变,则由于需要的无功减少,因此所需要的配变容量也相应地减少ΔS计算如下: ΔS=S-S1=P(1/cosφ-1/cosφ1) 可以减少供电设备容量占原容量的百分比为ΔS/S计算如下: ΔS/S=(cosφ1-cosφ)/cosφ1=(1-cosφ/cosφ1) (3) 安装无功补偿设备,可使发电机多发有功功率。系统采取无功补偿后,使无功负荷降低,发电机就可少发无功,多发有功,充分达到铭牌出力。 4、无功补偿减少用户电费支出 (1) 可以避免因功率因数低于规定值而受罚。 (2) 可以减少用户内部因传输和分配无功功率造成的有功功率损耗,因而相应可以减少电费的支出。 综上所述,采用无功补偿可以提高功率因数,是一项投资少,收效快的节能措施。并联补偿电容器原理简单、使用方便、运行经济、投资省、可以分组投切保证电压合格率和合理的功率因数。我国各地区配网和农网很多地方平均功率因数偏低,有降低线损的潜力。通过计算,采用补偿电容器进行合理的补偿一定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文章TAG:无功补偿省多少点无功补偿补偿多少

最近更新

  • 电压 电流围成的面积,电流与电压的比值是多少?电压 电流围成的面积,电流与电压的比值是多少?

    电流、电压和功率之间的关系是功率-电流=电压。电压越高,电流越小,所用导线的横截面积越小,相反,电压越小,电流越大,所用导线的横截面积越大,电流是指电荷的定向运动,工作电流,以保证感性电器的.....

    电路设计 日期:2024-04-11

  • 起辉器多少钱,请问空调启动器多少钱一个起辉器多少钱,请问空调启动器多少钱一个

    请问空调启动器多少钱一个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很多空调都有空调启动器,一般空调启动机的价格,是在50元到300元左右,具体的价格要看空调启动器的材质来决定,它的材质不一样,价格也是不.....

    电路设计 日期:2024-04-11

  • 飞腾芯片的笔记本,国产电脑处理器有哪些品牌?飞腾芯片的笔记本,国产电脑处理器有哪些品牌?

    在车身尾部,飞腾龙E2000Q芯片和基于该芯片的车内智能终端的图案令人印象深刻,成为了这辆324路公交车最亮眼的核心亮点。今年由腾飞跨境联合品牌广州交信投资有限公司推出的“龙”主题公.....

    电路设计 日期:2024-04-11

  • 电压环路响应速度,电源环路响应电压环路响应速度,电源环路响应

    电压调节器的控制回路的响应速度越快。限制响应速度,可以先放慢环路速度和增益,待电路稳定后再观察伯德图调整环路以满足动态响应的要求,闭环的响应越慢,稳压电路的时间常数:稳压电路中的.....

    电路设计 日期:2024-04-10

  • 红外遥控音乐插座电路,智能红外遥控插座怎么设置?红外遥控音乐插座电路,智能红外遥控插座怎么设置?

    如果只是遥控音响的电源开关,在淘宝上买一套“带继电器的红外遥控套装”就行了,十几块钱。红外遥控系统通用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部分组成,由编码/解码ASIC芯片进行控制操作,如图所.....

    电路设计 日期:2024-04-10

  • 单差分电路图,差分通道单端输出单差分电路图,差分通道单端输出

    输入级采用双差分通道。该机器将OCL的差分输入和电压放大部分与其后面的驱动输出分开,并将其与前端电路一起设置在电路板上,这是该功率放大器的特点之一,这种布置可以有效地降低大电流电.....

    电路设计 日期:2024-04-10

  • 电路板油脂用什么,油性电路板电路板油脂用什么,油性电路板

    什么是PCB润滑脂?因为电路板是一个敏感部件,清洗时必须使用水,一旦电路板变湿,就会出现问题。应拆下控制电路板,在受污染的印制板上喷洒清洗剂,然后用干净的牙刷刷去污垢和油渍,PCB润滑脂是指.....

    电路设计 日期:2024-04-10

  • 射频mos驱动电路,MOS开关电路怎么接?射频mos驱动电路,MOS开关电路怎么接?

    Mosfet不需要驱动电路。电压和电流太小,芯片无法驱动,例如,dsp的输出只有以下原因:RC时间常数:在驱动电路中,驱动电阻和驱动电容之间形成RC并联网络,pwm驱动mos晶体管的电路提供以下特性:用.....

    电路设计 日期:2024-04-10